松山湖创新强磁力:打造科学技术创新品牌赛事 加速海内外优质资源集聚
来源:杏彩体育靠谱吗    发布时间:2023-12-20 17:17:21| 阅读次数:518

  在10月31日举行的2023年“松湖杯”创新创业大赛决赛颁奖典礼现场,“50强”先锋奖获奖项目代表、大湾区大学研究员田艳艳对未来在松山湖的发展充满希望。而随着大赛最高奖项“50强”先锋奖获奖项目名单揭晓,历时3个月之久的创新创业大赛也画上圆满句号。

  自2015年首次举办以来,“松湖杯”创新创业大赛是东莞和松山湖科学技术创新领域,一项独具特色的品牌赛事。大赛涌现出了一大批技术实力强、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广的创业项目,成为集技术交流、成果展示、资金对接、产业服务、项目落地等在内的一体化综合服务平台,也成为观察东莞科学技术创新活力的一扇窗口。

  如今的松山湖已是粤港澳大湾区科学技术创新的一张特色名片。在东莞聚焦“科学技术创新+先进制造”的城市特色背景下,松山湖是东莞推动产学研深层次地融合、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原始创新策源地。

  而科学技术创新不仅需要创新种子、土壤和活水,更需要源源不断的创新力量汇入,才能让科学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维持良好运转。因此,本届大赛紧扣“大招商”主题,设置匹配松山湖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特色的数字化的经济、新材料、生物医药与大健康等六大领域,为松山湖持续培养高质量人才梯队、打造一流创新创业生态提供蓬勃力量。

  未来,六大领域的50个优质创新项目将获得包括融资补贴、租金补贴、企业成长奖励等在内的最高125万元赛事奖励。为让项目在松山湖更好生根发芽。赛后两年跟踪服务期内,松山湖还将为优秀项目提供全周期落地转化服务,让新质生产力在松山湖不断迸发。

  透过这扇窗口可发现,松山湖顶尖的原始创新平台、完善的成果转化机制、热火朝天的创新创业氛围,正在吸引慢慢的变多的海内外创新创业者青睐。另一角度来看,伴随源源不断的创新资源汇入,松山湖的创新生态也将更加趋向完善和一流,这注定是一场双向奔赴的创新之旅。

  本届大赛共吸引来自海内外的628个创新创业项目或团队报名参赛,遍布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新加坡。这离不开大赛组委会联合松山湖园区载体代表在全国各地开展的巡回宣讲。

  自今年7月启动以来,大赛已经在香港、澳门、深圳、武汉、上海等城市开展宣讲,详细的介绍本届赛事详细的细节内容,并展示松山湖在创新创业方面的浓厚氛围与引才、爱才、留才的诚意。持续扩大赛事关注度与影响力,为松山湖集聚更多创新资源,积蓄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新动能。

  但更重要的则是,慢慢的变多海内外优质创新创业资源,被松山湖创新创业氛围所吸引。深圳市康益恒科技有限公司CEO黄剑锋便是其中之一。

  作为深圳市AI应用创新中心和政务数据局实验室入驻企业,此次来松山湖参赛,黄剑锋一方面看重这里包括华为在内的产业链配套优势,另一方面,他更看重松山湖的创新创业环境。

  “我们本身就是华为的战略合作企业,经常来往南山和松山湖。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我发现松山湖具备了我们应该的环境,这里的创新创业土壤非常好。包括生态、政策支持、创新资源等,对我们都具备很强吸引力。未来,我们也希望找到契机在松山湖落地。”黄剑锋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值得注意的是,本届大赛更是以赛为媒,通过大赛各项配套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汇聚全世界创新资源,吸引高层次人才和优质创客项目落户松山湖。

  “大赛更看重项目长期成长性,进一步简化赛制。在决赛前,先后举办两期决赛训练营,邀请专家针对性授课指导,并带领学员实地探访。针对优质项目,通过给予租金补贴、风险投资奖补、企业成长奖励等多方面配套支持。”大赛组委会方面表示。

  在参加决赛训练营中,中科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主任、安徽中科新能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洋在深入探访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各大企业和园区载体后,发现了更多成果转化机会,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创新项目。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创新样板工厂搭建了一个科学技术创新成果到产业化的桥梁,我们也可以‘借鸡下蛋’的方式,探索落地更多研发成果。对于创赛落户企业后续融资,松山湖有着高达100万元的融资补贴,对公司发展而言意义非凡。”张洋说。

  在他看来,松山湖在帮助科创企业引入资金、助力产品产业化方面,极具代表性,这都为外地创业者更快融入大湾区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站在东莞新能源产业集聚地松山湖,张洋感觉自己的锂电回收全生命周期管理项目大有可为。

  颁奖现场,大赛还为优秀项目落户松山湖搭建了对接平台。“应用于航空航天及军工领域纤维骨架制品全自动生产装备”等在内的多个优秀项目与天安云谷产业园、林润智谷产业园等园区载体达成了明确落户意向,双方在颁奖仪式现场进行项目落户及签约仪式。

  大赛评委、东莞市私募基金业协会秘书长王柏在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正常采访时表示,从本届大赛全过程来看,松山湖创新雨林可见一斑。“它折射了松山湖的科学技术创新雨林,正一步步走向春天。”王柏说。

  在王柏看来,从区域看,本届比赛中,很多项目和创客都来自全国各地,甚至吸引了海外资源。从行业看,参赛者带来的项目都极具针对性,主要以松山湖产业特色和东莞的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发展方向为主。从规模上看,初创型企业和中小微企业分布合理,企业成长性良好。从以上三个维度看,这都能为松山湖的战新产业高质量发展、创新生态起到良好促进作用。

  技术创新性强、商业模式新、市场潜力大,是获得此次大赛“50强”先锋奖项目的显著特点。如田艳艳团队带来的PECVD射频电源项目,主要专注等离子加工设施的核心零部件,可突破国内半导体及光伏产业现存的关键技术难题。

  这其中不乏由松山湖大科学装置、大平台赋能的初创企业。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在大赛决赛现场采访发现,一批技术水平高、创新实力强的创新项目,实际上在企业初创阶段就与松山湖实现了密切合作,它们借助松山湖基础研究大装置和大平台,在松山湖进行中试和产业化,推动科学技术创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以创造了科技成果转化“松山湖模式”的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为例。本次大赛决赛数字化的经济赛道得分最高的全彩MicroLED微显示器项目出自璟彩光电科技(东莞)有限公司,是一家全彩Micro微显示器面板生产商。该公司负责人李飞早年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肥创新研究院从业研究员一职,是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曾与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相关科研人员合作过。

  因此,在李飞带领团队创业时,便和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后者作为该项目的支撑平台。

  李飞介绍,璟彩光电在钙钛矿量子点与图案化技术、光学增强结构设计与加工技术、8英寸硅衬底GaN外延技术等关键核心技术上已经实现突破,解决了现有微显示芯片稳定性差、产业化成本高等痛点。

  这其中,璟彩光电在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微加工与器件平成8英寸Micro晶圆一站式流片。通过与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合作,璟彩光电快速搭建了工艺研发线,并获得资深产业技术专家的智力支撑。

  “因为材料实验室的微加工与器件平台是全国仅有的两条能够做全流程的产线,这让我们落地东莞成为必然。”李飞透露。

  依托松山湖材料实验室这一大平台赋能,目前,璟彩光电已经落地在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区,正在探索打通产业链上下游,并更好耦合东莞数字化的经济产业集群建设中。

  而要实现创新链和产业链的深层次地融合,实现从0到1,从1到N的产业化,完成自我“造血”和市场“接棒”,打通“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是必答题。

  在王柏看来,从创新雨林到创新生态,重中之重就是金融对科技和产业的支持。“特别是一些国有产业基金和创投基金的注入,是东莞目前创新型企业最需要的。”

  采访中,诸多参赛企业也表达了金融对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科技成果真正走向市场,实现商业化发展的重要性。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梳理发现,在这一方面,目前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已分别与国家开发投资集团及粤科金融集团共同发起设立两支风险投资基金,总规模8.5亿元,在资金链方面逐步形成从财政投入向风险资本“接棒”的发展态势。

  而在此次大赛决赛训练营中,也为参赛企业开设了涵盖商业计划书撰写、融资策略及顶层股权设计、企业财税专题培训在内是实务课程。松山湖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常务副主任钟成毅认为,通过这一些基础性培训,让科技公司能够从初创阶段就意识到金融、资本的重要性,对于实现“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能够更好的起到先导作用。

  今年是《松山湖科学城发展总体规划(2021—2035年)》发布两周年。两年来,松山湖科学城作为引领东莞高水平发展核心引擎的作用愈加彰显。从基础创新到前沿创新,从源头创新到成果转化,松山湖科学城发展动力加快转向创新驱动,创新生态正在加速走向一流。

  王柏认为,此次创新创业大赛,无疑为全国各地参赛者完整展示了松山湖全链条全过程全要素的创新生态体系。而通过大赛每一环节,也能够为松山湖在“源头创新、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企业培育”创新体系完善中寻找更多养分,并为其以多维政策搭建企业成长培育阶梯,营造向好的科学技术创新生态带来源源不断的动能,进而将吸引慢慢的变多的科创资源、人才资源融入松山湖,助力东莞建设科创制造强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