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均衡之道:珠海城乡区域再协调

来源:杏彩体育靠谱吗    发布时间:2023-12-19 16:53:17
一年前,广东吹响破解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冲锋号”——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水平质量的发展


产品详情

  一年前,广东吹响破解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冲锋号”——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并将其作为头号工程全面推进。

  珠海也不例外。碍于地理环境、历史原因等,珠海长期以来面临着东西、城乡、陆岛发展不平衡的现实困境。

  如何补足短板,激活潜力板,让后进者迎头赶上?“均衡”是珠海着力的关键词之一:推动东西协调,重点在西区;缩小城乡差距,落点在镇村;统筹陆岛发展,亮点在海岛。

  珠海以实践作答,寻找均衡之道,打造全省“百千万工程”特区样板——东西双城合璧,陆岛澎湃呼应,城乡协调共生。

  珠海的区域版图中存在着一条特殊意义的分割线——珠江磨刀门水道。水道东侧,是珠海经济特区最初的范围,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总体较好;水道左侧,乡村寥落、水系交错,西部面积占全市的68.7%,拥有6大产业园,但人均GDP尚在全省平均值之下。

  东与西的反差,在此清晰呈现。如何跨越磨刀门,是珠海能否实现高水平发展的关键课题。

  自“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珠海强化机制建设,突出“一区一策”,出台《关于支持斗门区建设“百县千镇万村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示范区的若干措施》;在财政要素保障上,专门制定出台《关于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若干财政支持政策》,既助力西部地区加快发展,也鼓励东部地区在制造业、实体经济等优势领域实现能级提升,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让潜力空间转化为发展空间。

  产业拔节生长的声音随处可闻。在珠海斗门,富山工业城,纬景储能科技有限公司珠海“超G工厂”正在加速形成生产力。

  “这是国内同行业首个吉瓦级别的锌铁液流电池工厂,全面投产后年产能超过6吉瓦时。”纬景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谷雨表示,“工厂建成后,将全面实现生产流程数字化和智能化,为广东智能制造升级注入全新动能。”

  作为全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区,珠海斗门推动“工业+农业”双轮驱动,开辟产业新赛道,推动纬景、鸿钧、万锂新材、海四达、曜灵、隆力6个新能源产业立柱项目签约落地,现代产业集群发展形态趋势日益显现。

  在珠海金湾,被称为“湾区之翼”的珠海机场改扩建项目迎来新进展,作为金湾航空新城“十年筑城”最后一块拼图的金湾艺术中心首演启幕……珠海金湾加快建设珠海西部城市中心和西部中央商务区,推动“5+2+N”现代产业集群提质升级,加速打造珠海现代化建设先行示范区。

  在“百千万工程”开局之年,珠海加快研究打造东部片区超级科创孵化器工作,以产业空间大整合为中心,持续优化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推动未来产业加快布局、科创企业集群落地、人才高地迅速构建、产业体量快速跃升,为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跨越磨刀门,东部科创集群落地,西部挺起产业脊梁,一幅“东西合璧”的城市发展新格局呼之欲出。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着眼陆海统筹,“百岛之市”珠海加速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推动海洋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打造湾区蓝色发展新引擎,形成陆海统筹、山海互济的更强合力。

  珠海与“海”共生。从万山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上空俯瞰,湛蓝的海面上深水网箱整齐排列,如同一只只深邃的眼睛,望向天空。网箱内,各式鱼群穿梭往来,编织着珠海海洋牧场的未来。

  今年11月6日,随着象征开工的推杆缓缓拉下、等离子切割机下第一块钢板点火切割,桂山现代渔业产业园(一期)项目——“格盛1号”深远海养殖平台正式开工建造。该平台由格力集团旗下珠海格盛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格盛科技”)投资建设,建成后将布放在珠海桂山小蜘洲岛北侧海域,预计2024年下半年投产运营,年产值超5000万元。

  坚持向海图强,打造蓝色引擎。今年,珠海加快完善政策链条,出台《珠海市推进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高水平发展五年行动方案(2023-2027年)》,配套制定深海养殖和远洋捕捞扶持措施等专项政策,计划3年内投入8.45亿元财政资金扶持现代海洋渔业发展;同时,优化养殖用海审批,将新型设施养殖用海使用年数的限制由原来不超过5年延长到不超过15年,提振企业投资信心。

  建设海洋牧场,打造“海上粮仓”。在实践中,珠海依托262个大小岛屿、海域面积近9348平方公里的先天优势,不断搭建现代海洋产业链,高质量建设外伶仃、万山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启动建设蓝色种业创新产业园,攻坚水产种业“卡脖子”问题。

  如今,在珠海两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内,不仅有全国首台半潜式波浪能养殖网箱“澎湖号”及“德海1号”智能化养殖渔场等高科技养殖平台,还有近200口重力式深水网箱,更有集生态养殖、海上乐园、海洋科普等于一体的海洋沉浸式旅游项目在加速落地。

  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新增深海养殖水体10万立方米、增长27.8%,渔业产值69.45亿元、增长6.5%。

  海岛特色旅游品牌不断擦亮。通过发挥海洋海湾海岛优势,珠海加速打造美丽海岛,外伶仃岛、桂山岛、东澳岛、三角岛获评全国首批“和美海岛”,超全省总数逾半,万山浪漫休闲品牌成功塑造,“渔旅融合”示范平台活力激发。数据显示,今年前11月,万山群岛共接待游客154.60万人次,同比增长110.8%;旅游综合收入8.6亿元,同比增长105.4%。

  穿越凤凰山隧道,一路绿道迤逦、翠山碧湖,就到了会同村。在厚厚的石板路上漫步,眼前山明水秀的美景,绵延几个世纪,正勃发新的生机。

  近年来,会同社区积极探索社区和高校融合发展的新模式,围绕“大学小镇”进行科学合理的土地规划,寻求合作方建设项目,引入社会资本盘活古村资源,扶持多业态文化产业,不仅实现村民人均分红迅速增加,还拉动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

  如今的珠海,如会同村一样,村村有美景、村村有物业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蓝图已经照进现实。

  在实施“百千万工程”的实践中,珠海突出,着力建设宜居宜业新农村,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持续拓展和优化“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金湾黄立鱼”“白蕉海鲈”“万山金鲳”等“一桌鲜”招牌,擦亮猛犸牙雕文创产业新名片,培育培优“粤字号”农产品品牌42个,培育国家级专业村4个,斗门昭信村、金湾大林社区获评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

  风貌提升,不仅要改造“颜值”,还要修炼“内涵”。补齐民生短板、提升幸福指数,是珠海统筹城乡发展的价值内核。

  一系列改革之举,促进城乡要素的优化配置,让财富源泉充分涌流,浇灌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今年,珠海创新探索“国企+村集体”新模式共建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空间,出台《珠海市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物业经济工作方案》,统筹探索采取盘活撬动、留用地开发、股权投资等模式,鼓励市属国有公司参与村级物业经济发展,深入推动“村村有物业”,全面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带动群众致富。

  在珠海斗门,夏村格创·龙蟠坊项目创新“村集体提供土地,国企建设运营管理”产业高质量发展模式,村集体年均增收500万元,创造200个就业岗位。

  在珠海高新区“国企+村集体”模式打造“港湾7号·智造超级工厂”等高标准厂房产业集群,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从输血向造血转变。

  谋风貌更新,塑共富格局。通过组建“兴村公司”,带动村村有产业、户户有收入,目前珠海全市已无村集体经济收入100万元以下的行政村。今年上半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290元,增长6.5%,增速较城镇居民高3.5个百分点。

  近日,2023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暨中国最美村镇颁奖典礼在上海圆满结束。在这次颁奖典礼上,珠海市斗门区斗门镇荣获“2023中国最美村镇”宜居宜业和美奖。就在不久前,斗门镇入选全省首批“百千万工程”典型镇,被赋予做大做强中心镇,提升镇域承载力等重要使命。

  镇街作为推进“百千万工程”的枢纽,区、镇、村三级联动跃升的“腰部力量”,更是珠海城市能级量级再跃升的希望所在。

  在“百千万工程”的开局之年,珠海聚焦镇域发展,不断在“做精”“抓细”“建美”上下功夫,以斗门镇为代表的一批美丽圩镇、中心镇、专业镇、特色镇正在珠江西岸崛起。

  12月9日,1100名澳门游客乘坐25辆大巴,涌入斗门镇下洲村“斗门印象小镇”,不少村民大呼“场面壮观”。

  在修葺一新的广府民居内,村民纷纷在家门口当起了“掌柜”,售卖的商品五花八门,但都是地道的乡间食材,有论斤卖的嫩姜、论捆卖的竹笋,也有当季鲜榨蔗汁,让澳门来的游客直呼“过瘾”。

  乡镇是联城带村的重要节点,是实施“百千万工程”的重要一环。今年以来,珠海聚焦镇域发展,乡镇(街道)迸发活力、激发势能,推动共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引领乡村发展“美丽蝶变”。

  今年初,斗门镇下洲村,一座拥有300余年历史的村落,成立村企合作公司——珠海市斗门印迹乡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盘活闲置民房,变身为“斗门印象小镇”。

  “斗门印象小镇”盘活了村内闲置宅基地及闲置房屋,精心打造了37家店铺,成为以村民为主体的创业平台,并引入多种特色业态。

  数据显示,“斗门印象小镇”开业至今,累计吸引游客超20万人次,营业收入超120万元。

  “‘斗门印象小镇’的建设,是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大棋中的一局。”珠海市斗门区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的人介绍,作为全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的一个典型案例,下洲村充分的发挥集体“统”的作用,赋予村民更充分的土地财产权利,探索共建共享机制盘活闲置宅基地和农房资源。

  在斗门镇,以下洲村为代表的美丽乡村,正在将历史背景和文化与产业、环境共融发展,示范引领古镇焕新发展。

  抢抓“百千万工程”机遇,今年以来,斗门镇根据各村自身资源禀赋和发展现状,积极拓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推动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今年前10月,斗门镇10个行政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2806.19万元,同比增长8.7%。

  在全省推进“百千万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现场会上,斗门镇入选首批“百千万工程”典型镇,南门村、上洲村、下洲村、新乡村、小濠冲村、大濠冲村等6个村入选首批“百千万工程”典型村,数量位居全市前列。

  今年,斗门镇提出实施镇域经济“爬坡工程”、美丽圩镇“驻颜工程”和乡村振兴“提质工程”三大工程,全力打造“产业发达、绿色生态、讲信修睦、宜居宜业”的区域中心镇,更好辐射带动周边乡村发展。

  实施镇域经济“爬坡工程”,斗门镇打造以黄杨大道为主轴的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产业带和以黄杨山沿边为主轴的文化旅游产业带,从而夯实区域中心镇的基础桩。其中,通过发挥龙山工业区的产业集聚优势,重点推进龙山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产业园、龙兴产业园两大产业承载平台项目,做大做强智能小家电、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汽车零部件三大制造业产业集群。

  在2022年历史性突破200亿元大关后,今年前10月斗门镇完成工业总产值187.14亿元,同比增长7.4%。

  实施美丽圩镇“驻颜工程”,斗门镇以城市精细化管理为工作抓手,把美丽圩镇建设的过程变成服务群众和提高生活质量的过程,完善文明城市建设网格管理体系,携手解决重点区域环境卫生、硬件缺失、停车秩序等问题,聚焦规范经营、镇容镇貌、拆违控违等重点环节,率先试点智能视频分析技术,在全市数字城管镇街综合评价连续多月满分,斗门大道成功创建“市容示范街”。

  实施乡村振兴“提质工程”,斗门镇持续打造绿美人居环境,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以优美的环境和特色的产业引领乡村全面振兴,通过“文旅融合”激活本地特色资源、传统优势产业、闲置农村资产等要素,打造“文旅+”村集体经济发展样板;通过“产城融合”推动国有企业与村集体经济合作开发村级留用地,发展完备的生产性服务业和高品质生活性服务业;通过“城乡融合”盘活集体建设用地和存量资产,以“物业经济+服务创收”模式激活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

立即咨询
姓名*
电话*
邮箱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其他产品
热门产品